根据区安委办相关部署要求,公司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,安全管理部围绕“全覆盖、不遗漏”目标,聚焦重点领域、区域及部位,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有效消除了一批安全风险隐患,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: 一、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,明确整治方向。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,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实施方案,明确各部门职责,将有限空间作业集中的仓储、污水处理、地下管道等区域列为重点整治对象,确保整治任务层层落实。 

二是全面排查摸底,建立台账清单。对公司所有有限空间进行拉网式排查,组织施工、监理、代建等各部门成立专项检查组对深基坑、地坑、地下管沟、临时密闭作业舱等重点领域开展辨识摸排详细登记空间类型、危险因素、作业频率等信息,形成“一空间一台账”。针对排查出的通风不足、警示标识缺失、应急装备不全等问题,建立隐患清单,实行销号管理。 
三是聚焦重点整治,消除风险隐患。对重点领域(基坑、地坑、地下管沟、临时密闭作业舱等)开展专项检查,督促作业部门完善通风、检测、监护等流程;对老旧管道、长期闲置的有限空间,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清淤、检测和维修,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;规范作业审批制度,严禁无审批、无监护作业,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。 
四是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,提升人员安全意识。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。各子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、审查制度,严格落实“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作业规范。有限空间作业须填写《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》(见附件1),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,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,经相关技术人员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。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的,承包方应具备相关作业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,发包企业应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,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,对有限空间作业统一协调、管理,安排专人现场监护。 经整治,共排查有限空间21处,整改隐患15项,隐患整改完成率100%;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显著提升,规范作业率从整治前的70%提高至98%;完善应急装备配备,,应急响应速度明显加快。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,公司个项目工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多维度提升:从前期的“被动整改”转向“主动防控”,建立起“空间识别—风险评估—作业审批—过程监护—应急处置”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;作业人员从“知其然”到“知其所以然”,不仅熟练掌握防护装备使用规范,更能精准判断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信号,违规操作现象基本杜绝;隐患排查从“粗放式检查”升级为“专业化诊断”,结合红外检测、气体分析等技术手段,实现了对隐蔽性风险的早发现、早处置。 安全管理没有“完成时”,只有“进行时”。城区建设公司将始终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持续拧紧安全管理“发条”:一方面,动态更新有限空间台账,针对季节变化、设备老化等新风险,每月开展专项排查,确保隐患“零容忍”;另一方面,深化“理论+实操”培训模式,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,模拟受限空间窒息、化学品泄漏等极端场景,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。 (城区建设公司 陈紫妤) |